易货网欢迎您!

请登录

免费注册

易货大讲堂

——

易货杂谈

——

“物物交换”是易货的开端

“物物交换”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商业贸易形式,也是现代企业易货贸易的历史起源。那么“物物交换”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哪个时期?又诞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?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?

据历史考察,我国早期的物物交换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。属于早期仰韶文化(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,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,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)的河南、甘肃、陕西省的村落遗址中就有产于沿海地区的海贝发现,人们用换来的海贝做装饰用,这就是自外地交换而来的物证。此外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,除了沿海地区来的海贝外,发现还有来自新疆的磨制玉片、玉缀,可见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已经与各个地区间有了交换关系。

在原始社会初期及中期的旧石器时代(距今约250万年-约1万年前),人类的生产活动处于极其原始的萌芽阶段,靠使用木棒、石块等简单的工具,在大自然中采摘果实,狩猎动物或捕捞鱼蚌以获取食物。《西南彝志》记载“人们在当初,不曾住地面,野兽花斑斑,跑在森林里;人居于树上,兽与人同处”;《滇略》记载“茹毛饮血,夜宿树上”;“夏则巢居,冬则穴处”。采集与狩猎,洞居或巢居是当时人类典型的生活特点,“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”是一种生活常态。对于他们而言,如何存活下去是最大问题,因此,旧石器时代不存在物物交换的基础。

在不断挑战恶劣生存环境的过程中,原始人类的大脑和智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,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在自然进化方面的本质区别。人类对自然工具的选择、加工和改造,宣告了旧石器时代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开始,人类迈入了原始社会的晚期。母系氏族公社率先拉开历史的大幕。

母系氏族公社阶段,人类在磨制的石器上钻孔,装上木柄,制成石斧、石锄和带尖石的枪矛,还发明了鱼钩、渔网,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。生产工具的进步,使人类对抗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,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。告别了“架木如鸟巢寝处”的生活,开始建筑木结构的房屋,过起定居的生活。中国的黄河流域开始出现人工栽培粟 , 长江流域出现种植水稻,后来又驯化饲养了狗、羊、鸡、猪、牛等,原始社会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。当时人类生产力水平依然很低,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。即便如此,产品也会偶尔出现剩余,为了避免来之不易的产品浪费,也为了满足更多的产品需求,于是在不同公社之间,个别地、偶然地、最为原始的“物物交换”出现了。

在早期偶尔的物物交换中,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产品,双方对轻重和多少并不过于计较。我们从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《历史》一书中,亦可窥见一斑。书中这样描写:“迦太基人航行到达利比旺海岸,把货物摆列在海滩上,然后回到船上并升起一缕黑烟作为信号。土著居民看见黑烟,就来到海边,放下一定数量的金子交换那些货物,然后退去。迦太基人于是再次上岸,察看留下来的金子,如果认为金子不够,他们就回到船上去等着,直到土人增加足够的金子,使他们满意为止。交易当中,谁也不欺骗谁。”

早期偶尔的物物交换虽然简单,但其形式却包含了易货贸易的基本原理,即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达到各自所需的目的。